温馨提示:全文约6124字,阅读需要约15分钟。
2020年4月3日,喜小茶的第一家店在深圳华强北底下商业街开业了。喜茶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引起行业轰动,这一次喜小茶也不例外,行业人士的朋友圈瞬间就被喜小茶刷屏了,完全淹没了前一天瑞幸自爆的讨论。飞行打卡、拍照发朋友圈、排队晒单、试喝摆拍、打听配方、讨论会不会加盟、讨论名字起的好坏、讨论会不会下沉三四线城市......这熟悉的一幕幕,让整个茶饮行业仿佛重新回到了疫情发生之前的正常状态中了。其实这挺正能量的,让业者感知到行业还是在向前发展的,领头羊尚且没有停下脚步,吾辈自当迎头赶上。
时至今日,喜茶做为茶饮行业的第一品牌,它的竞争对手已然不再是茶饮行业里的任何一个品牌了。没有人会把品牌做到了行业第一之后,还要去跟第二三四五名去做对标的,喜茶背后的资本也不会允许它的目光这么短。所以喜茶品牌的真正对标和出现在它视野中的竞争对手,一定是在更大格局下的,很可能在餐饮业和零售业里。
2019年大陆茶饮市场规模2000亿,只是餐饮行业4万亿的5%,只是零售业总额40万亿的0.5%,所以喜茶品牌的发展目光并不在茶饮行业,它所对标的对象,可能是海底捞,可能是全家便利店。喜茶背后的IDG和腾讯系等互联网顶级大佬们,在他们眼中喜茶(奶茶)就是一个巨大的超级节点、优质流量入口,而他们最擅长的恰恰是基于超级节点来打造一套能源源不断产生社会价值的生态系统。喜小茶,恰恰很可能就是喜茶生态系统打造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在聊喜茶生态系统前,我会先以小米生态系统和微信生态系统两个已经出现了的案例来作分析,以方便读者与之对比来理解喜茶的生态系统。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生态系统的基础概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
第一层生态圈,以物聚人,用米柚系统+小米手机,实现物与人的连接。小米先基于“米柚”系统聚集了50万手机发烧友粉丝,开始设计规划、生产小米手机;专心打磨米柚系统和手机的品质,通过超高性价比的硬件(手机)去占领市场,获取足够规模的基础市场,几千万的小米粉丝和小米手机使用者。“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slogan,“你想要什么功能我就做什么功能”就是如此米柚系统用理想主义的方式聚集到了第一批小米的“发烧”粉丝,温度越来越高形成了能量内核。第二层生态圈,以人聚物、以人聚人,用手机周边+智能硬件,实现人与物、人与人的第二层连接。这一阶段诞生了一系列小米生态链企业,基于小米手机使用者不断开发配件及可穿戴设备,并用智能硬件打通了小米生态链里的各种手机周边、配件、穿戴设备,实现了几亿小米硬件使用者之间的连接。小米手机发烧友们也不辱使命,不断的把热量一波一波的扩散出去,影响并到达了更多的人,让小米用户从几千万成长为几个亿。第三层生态圈,人生大数据,用生活用品、耗材等,实现米粉社会。从婴儿到老人,从学习到社交,从音乐到体育,从医疗到养老,源源不断的人生行为轨迹数据汇聚起来,大数据的产生会不断的影响投资、商业、生产等决策行为,形成商业生态闭环。生态系统各级生态圈间有一个能量(养分)的供给循环,也就是说第一圈层给第二圈层输出能量,第二圈层给第三圈层输出能量,第三圈层给第一圈层输出能量,这样就形成一个能量循环的生态系统。就好像大气圈把微量元素通过降水传输到江河湖海,微生物吞噬这些营养让自身族群壮大同时滋养着其他生物,其他生物死后再分解成各个元素随着水蒸气的蒸发进入大气圈,如此往复循环。
我们再来看一下小米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用发烧级的极致产品(手机)聚集一定数量的超级用户(粉丝),再基于超级用户的需求开发周边硬件产品并使其智能化,超级用户影响身边人不断扩大硬件用户体量,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采集大量的用户日常行为数据,再基于大数据分析引导投资决策,进一步开发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产品,不断满足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需求,使这些产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完成整个生态系统的闭环搭建。
第一圈层输出的能量是“使用小米手机的用户”,这是第二圈层的“养分”,有了这些“养分”,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耳机、音响、手环、电视机、路由器等等各种各样的数码周边;第二圈层输出的能量是“更多的人”,这是第三圈层的“养分”,掌握了更庞大的用户群体,就可以知道小米产品使用者里的有多少是宝妈、有多少是学生、有多少是新婚要装修房子,就可以分析判断是否可以销售纸尿裤、水性笔和智能门锁了;第三圈层输出的能量是“大数据”,这恰恰又是第一圈层的“养分”,因为第一圈层的原始核心是米柚系统,大数据恰恰是米柚系统不断成长迭代和智能化的重要能量来源,生态闭环就形成了。
因为微信的生态系统过于庞大,这里仅仅从一个剖面角度进行分析。第一层,微信群,以人聚人。初期的微信功能很简单,不同于QQ和微博,你发布的每一条动态都是扔进了大海里,你不特意拽人过来指给他看,其他人很难发现你干了些什么,而微信实现了小圈子,你发了这个小圈子就能看见,而且只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才能看见。于是大量用户涌入微信之后,自发性的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微信群,以至于很快的出现了“微商”和“社群营销”。每一个微信用户都同时在至少10个以上的群里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身份角色:同事、学生、老师、恋人、客服、游戏队友等等,也就有了标签和斜杠青年,当角色出现了用户自然会把这个角色相关的其他角色拉到一个群里来。第二层,公众号,以人聚内容。公众号推文的最主要传播途径就是微信群,由公众号粉丝发到微信群里再由群内其他人分享到朋友圈,再被朋友圈的其他人分享进入新的群,如此反复循环。一个微信号的好友数量上限是5000,一个微信群的人数上限是500,但是一个微信号可以创建的群是没有数量限制的,一篇阅读量10万的公众号推文理论上只需要200个群,这件事情一个微信号就可以做到了。第三层,小程序,做粉丝内容变现。小程序是主要用来服务公众号粉丝的,公众号粉丝与群友和朋友圈好友不同,群友和朋友圈好友仅仅是被打上了一个社会角色标签,而公众号粉丝则是拥有商业需求(消费需求)标签的群体,比如美食公众号的粉丝、美妆公众号的粉丝等等,有明确的商业需求标签出现,就有被满足需求实现内容变现的路径。但是做为微信体内循环的产物,小程序仅仅是微信商业生态链的其中一环,处于用户漏斗的第三四级的位置,所以转化率是相对很低的,所以公众号的粉丝如果不到一定数量规模,小程序的实际效果就会很差,因为能量不足。回顾一下微信的这一条生态链:第一层生态圈,打着各种标签的微信用户是微信群的“养分”,用户数量规模越大标签越多,微信群就越多;第二层生态圈的“养分”就是微信群,公众号的发展需要浏览量和粉丝,微信群数量规模越大,能滋养公众号推文的浏览量和粉丝就越多;第三层生态圈的“养分”就是公众号的粉丝,公众号的粉丝越多,小程序的数据量就会增大,内容变现的效果就会越好。我们参照上面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案例,来试着分析一下喜茶的生态系统,如同解一道应用题一样,我们先把题设做一个明确。我把喜茶的故事分为两段:一段是2016年以前,更名为喜茶HEYTEA之前名为皇茶ROYALTEA的历史;一段是2016年之后,更名为喜茶HEYTEA之后的发展历史。
我们只分析2016年以后的一段,因为前一段的喜茶仅是一家标准意义上的茶饮连锁品牌直营公司,而后一段更名之后的喜茶不光拥有了资本,还因为IDG的入局让喜茶拥有了互联网基因,在日后随着腾讯系的入股喜茶就已然成为了一家在茶饮行业的互联网公司,而恰恰是这两个互联网“原始和纯正的血统”让喜茶极可能孕育出了自身的生态系统。
小米,选择的入口是巨头林立的手机市场,所以它需要从别人那里抢夺用户,因此小米是发烧型的,因为不发疯无法从其他大佬手里抢人。小米的第一波原始用户是手机发烧友,再不断的通过每一生态圈的核心能量去连接外部的用户和产品,不断的吸纳以壮大自身系统,类似一个吞噬型的生态系统。微信,与小米不同,是一个孕育型的系统。也许是“母胎”基因,因为腾讯的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赋能系统。微信从一开始就不缺少用户,在诞生不久就拥有了过亿的用户,所以他思考的是如何不断创造和产生新的生命(产品和服务)去让自身系统运转更活跃和有效。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和小程序是几乎没有跨平台引流途径的,这与微博、抖音、头条、淘宝等等变着法儿的丰富跨平台外链引流方式的设计大相径庭。喜茶,也并不缺少“顾客”。再加上腾讯系就是喜茶的股东,所以喜茶的生态系统也会是孕育型的,从浅层向深层做。而且喜茶虽然在茶饮行业的赛道上跑在最前,但是由于茶饮占整个餐饮市场的比重还很小,所以现阶段的喜茶还无法诞生独立的生态系统,它会依托更强大的母体生态系统先诞生一些小的生态圈,来逐步搭建自身的生态系统。
从2015年的皇茶ROYALTEA便已就是“排队2小时买一杯奶茶”新闻事件的鼻祖,之后喜茶在每一个城市新开拓的首店都上演着“排队”大戏,开业数日之内必是当地新闻媒体的报道重点,喜茶的网红体质显现了。
从2016年到2020年这4年时间里,喜茶成为典型案例出现在各种互联网论坛上各种嘉宾的演讲稿里、各种商学院的课件里,食品行业论坛讲喜茶、互联网行业论坛讲喜茶、房地产行业论坛也讲喜茶,上到银发老人下到垂髫小儿无不听说过“喜茶”。喜茶每有动作必上热搜,无论是别人碰瓷它,还是它出新品了、开新店了、有新融资消息了,还是新开了家店叫“喜小茶”,反正是必上热搜,必全国打卡。在这里诚挚感谢喜茶为中国茶饮事业做出的贡献,为茶饮行业做了全社会的普及和市场用户培育,并更新升级了社会大众对奶茶品质的良好认知!草根,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即平民阶层。草根文化,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文化媒体喜欢对奶茶进行妖魔化和口诛笔伐的最主要原因,因为从文化阶级上就是根本对立的。草根拥有平民性、实践性、独特性、活力性、共生性、内生性等基本属性。口红效应,源自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口红消费,恰恰指的就是平民消费。这也是为什么热搜上疫情结束大家最想消费的是火锅、烧烤、还有奶茶的主要原因了。和诸多互联网产品服务属于标准的草根口红效应类产品一样,奶茶与互联网产品有着惊人相似的属性。
截至2019年2月喜茶HEYTEA微信公众号已经有超过600万的粉丝。以店聚人,每一家喜茶门店就类似一个微信群,为喜茶公众号提供着“养分”;然后2018年诞生了小程序“喜茶go”,600万粉丝为喜茶go提供“养分”,喜茶在喜茶go里藏了个“喜茶百货公司”。所以喜茶线下门店越开越多,喜茶“微信群”也越来越多,喜茶公众号的粉丝就越来越多,能输入给“喜茶百货公司”的能量也就越来越多。
喜茶的自带网红体质和频上热搜,并未使喜茶与微博之间产生多少链接,喜茶微博的粉丝也只有不到60万,这与喜茶深耕自身微信生态圈有关,可能也有投资方因素的影响。用一个时下最热门的词来形容就是“私域流量”,喜茶在深耕自身生态圈的私域流量。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其他茶饮连锁品牌,无论是“私域流量”还是“小程序”,要先看自身(公众号)粉丝数量,如果自身粉丝没有到一定的规模,或者没有做好粉丝的聚集,此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私域流量或者花大费用去打造小程序是杯水车薪的,原因就像是花钱造了辆车但是你没有汽油。
如果喜茶HEYTEA,是完成以商业为中心的人群聚集;那么喜小茶,就是完成以社区为中心的人群聚集。如果喜茶HEAYTEA店是在各商业中心开了白领小资群,那么喜小茶就是到各个层次的草根聚集的社区去开草根群。喜小茶的第一个群开在了深圳华强北,开在了极具草根文化象征意义的地方。民间有一种说法,任何电子产品都分两种:一种叫官方、一种叫华强北,草根文化的定义恰是指区别于官方。别忘了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的第一次创业就是2010年在江门开了一家手机店,2020年在深圳华强北开了第一家喜小茶,可谓极具象征意义。喜茶百货公司,开在商业中心只是诸多百货公司中的一个,没有任何新意;开在微信小程序里也无非是诸多微信商城里的一员,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如果是开在社区里呢,开在草根族群里呢,会不会让人有灵感了呢?星巴克40多年的品牌发展历史里也是头10年在商业中心被打的很惨,退守社区深耕了10多年伴随美国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一代人从小到大的成长,再随着这代人重新杀回商业中心的。要知道星巴克在社区发展的岁月里不光卖过唱片,连马桶刷都是卖过的。
先是喜茶HEYTEA,实现以店聚人,聚集第一批喜茶粉丝;再是喜小茶,实现以人聚人,由第一批喜茶粉丝带动社区关联人群,以获取更丰富年龄段的新用户;这一步走好,接下来就可以是喜茶的大数据阶段了。从未来的视角来看,喜茶的顾客将是由喜小茶来提供,喜小茶在社区端不断影响着草根族群和平民子女,喝着喜小茶长大的草根顾客,经过打拼成长为精英自然过渡成为喜茶的顾客。业内也有人吐槽喜小茶的命名,因为只差了一个字,同时产品价位又只有喜茶的一半,会伤害到喜茶的品牌定位和顾客认知。对此我用了一个比喻做解释:喜茶和喜小茶,就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个命名确实很大胆,但是却非常的原生和共生,这恰恰就是符合草根特性的命名方法。
今天的喜茶HEYTEA已经发展到:以店聚内容阶段。喜茶在大量的与其他品牌联名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的产生文化内容,沉淀在喜茶HEYTEA上,而内容的聚集和沉淀便会诞生独有的喜茶文化,而这样的文化对草根们有着极其强烈的吸引力(微博热搜体质就证明了喜茶文化对草根的吸引力),从而吸引草根聚集。喜小茶的出现,让喜茶未来的发展充满了灵感。喜茶的出现,本身已经推动了茶饮行业向前向上前进了很大一步;喜小茶的出现,更是做到了无数茶饮品牌的前辈们和当下创业者们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未来喜茶的生态系统究竟会是怎样的容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